By Alpro Pharmacy
January 13, 2025
SHARE:
管控血糖指数是糖尿病患者的每日功课,但许多人对血糖控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没有做好血糖自我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这门日常功课,而许多患者更难以长期坚持高度自律的饮食管控。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血糖监测仪等智能设备的出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精准、便捷的自我管理工具,助力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和诊治病情,并与医生紧密配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011年:11.2%
2015年:13.4%
2019年:18.3%
2023年:15.6% 根据国大临床医学院(HKUMed)一项长达17年的研究表明,良好的糖尿病控制,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和肝癌的风险高达28%及30%!因此,积极管理糖尿不仅有助于预防癌症,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减少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进一步凸显了严格管理糖尿病以及长期维持稳定健康指数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马来西亚人扛不住的甜蜜负担,而血糖管控是刻不容缓却长期未达理想的重点功课。
2019年全国健康和疾病调查报告(NHMS 2019)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63.4%,让人忧心的是未经诊断的人群以50岁以下居多。
根据最新的2023年国家健康和发病率调查报告,我国成年人(18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患者约有360万人,患病率为15.6%,相当于每6名成人当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病患。
但是,在18岁至29岁的年轻群体当中,多达84%人未意识到自己有糖尿病,而且只有60%的人在家中备有血糖仪。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记录,政府每年耗资近50亿令吉用于糖尿病相关疾病的医疗负担,在东南亚位居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The Spectator Index”援引世界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在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名单中排名第5,在3410万人口中,超过19%人口是糖尿病患者,成为了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东南亚国家。
入榜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包括排名第14位的印尼(10.6%)、第17位的泰国(9.7%)及第29位的越南(6.1%)。
卫生部疾病控制组高级助理总监艾祖妮扎阿都拉医生(Dr Aizuniza Abdullah)坦言,虽然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所下降,但这场“抗糖”之战远未结束。
她说,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非传染性疾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马来西亚糖尿病协会理事兼饮食治疗师巴丝玛华蒂峇哈伦(Basmawati Baharom)进一步指出,过去糖尿病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银发族,但如今,20至30岁的年轻人患糖尿病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她说,这种现象的背后,是现代人生活和饮食方式的巨大改变所致,过量摄入糖分已成为普遍问题。
她指出,各种含糖饮料充斥市场,即使深夜仍可在嘛嘛档见到不少年轻人甚至一家大小在用餐或“喝茶”,大马这个“美食天堂”,各种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糖分的食物比比皆是,如椰浆饭、米饭、炒面以及各种加工食品更是人们喜爱的日常饮食。
本地内分泌顾问及糖尿病专科顾问徐敬超医生补充,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主要源于不健康的方式和饮食习惯,比如少吃蔬果、缺乏运动、抽烟、喝酒等等。
艾祖妮扎强调,糖尿病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不仅危害个人健康,更会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每年超过40亿令吉的病医疗负担不仅仅是一串数字,而是马来西亚每年因糖尿病相关疾病而付出的沉重代价。
她说,糖尿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而长期病假和早退,更会影响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因糖尿并及其并发症的长期治疗费用,更是个人、家庭及国家医疗体系的沉重负担。
她指出,身体健康是一个平衡的整体状态,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她提醒人们,不要低估糖尿病的影响,若不严格管控糖尿病,随着而来将是心脏病、肾衰竭、失明等各种严重并发症。
本地饮食治疗师蔡恺佳强调:“很多慢性病都是‘吃’出来的问题,因此也能通过调整饮食来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
她形容,每个人的身体就像车子,食物是燃料,若长期使用劣质汽油,必然缩短车子的使用寿命。同理,选择健康的食物,等于给身体添加高品质燃油。
她举例,一片低卡面包的糖分肯定比印度煎饼(Roti Canai)少,也更健康。
“因此,获取正确和专业建议,摄取平衡营养和饮食,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和良好习惯,不仅是预防和管理慢性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更能在维护健康的同时省下一大笔保健辅助品和医疗费用。”
许多患者觉得管控血糖、保持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很难持之以恒,健康食物淡而无味、长期吃同样食物的生活无乐趣,而最常见的理由是健康食物往往也比较贵。
巴丝玛华蒂峇哈伦认为,健康饮食并不等同于昂贵和乏味,也不意味着要牺牲口感,烹饪方式既能维持健康,也能节省超乎想象的费用。
她说,通过调整食谱和烹饪方式,将油炸食物替换成蒸煮,就可减少用油量和各种调味料,从而节省开支。
她以医院的食谱为例,计算发现,将油炸食物替换成蒸煮食物,5年可省下10公斤食油,相当于每日省下200毫升食油,而蔬菜更是省钱的“秘密武器”,不仅富含纤维和维生素,价格也比肉类低,既能补充营养,也能减少对肉类和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饮食成本。
本地内分泌及糖尿病专科陈东文医生强调,自我血糖检测是糖尿病患者不能落下的每日功课。然而,许多患者并没有做好这道功课,将血糖监测纳入日常习惯,甚至忽视定期就医。
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个性化血糖管理:通过监测,患者能深入了解自身血糖变化规律,并根据不同因素(如饮食、运动、药物和压力)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用药方案。
辅助医生诊疗:详细的血糖数据有助于医生识别患者的血糖模式,准确评估病情,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计划,比如一些药物在饭后控制高血糖效果较佳,一些则较适于控制空腹高血糖。
及早发现问题:血糖监测能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异常,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高血糖若长期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感染、心脏病、中风、肾衰竭、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简言之,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守护健康的利器,是延缓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数字工具显著提升了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数据的准确性和便捷性,为血糖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传统的纸质记录方式存在诸多不便,如字迹模糊、易丢失、数据分析困难,医生也常常因难以辨认手写记录而感到困扰。
陈东文形容:“随着年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阅读患者在他们‘555’小本子上的手写记录。”
通过数字工具,血糖数据可以自动记录、实时同步,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数据可视化呈现,帮助患者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趋势。
他指出,部分血糖仪具备智能连接功能,可将血糖数据实时同步至患者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实现无缝的数据管理。
此外,数字工具还提供了多种数据分析功能,如高于范围的时间、范围内的时间、低于范围的时间,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全面地评估血糖控制情况。
他说,云端数据共享功能使得医生能够远程监测患者的血糖数据,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提高了诊疗效率。一些先进的数字工具还通过“游戏化”的方式,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血糖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
研究也表明,长期使用数字工具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地药剂行与国大(UKM)近期合作展开一项涉及111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实验研究指出,系统化的自我血糖检测在糖尿病管理中有显著效果,整体管控绩效提升10%。
这项为期6个月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降低了5%,而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则出现相反的上升趋势,前者在血糖管控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面的整体疗效高达10.4%。
研究指出,尽管在短期内改善糖化血红蛋白相对容易实现,但若要持续几个月甚至长年累月却是极具高难度挑战的目标。
研究证明,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持续10%,表明有关方式的有效性,也显示出在血糖管控方面实现长期改善的潜力,对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具有突破性的革新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测试是通过测量血液中血红蛋白上附着的葡萄糖量,反映患者过去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卫生部要在2025年将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糖尿病)患病率降至15%,自我血糖检测预防糖尿病就更为重要。
事实上,许多人长期忽视的是,严格管控血糖,不仅仅是避免肾脏受损而引起的肾病问题。糖尿病最先袭击的不是肾,而是心脏。
传统上,人们认为糖尿病导致心力衰竭主要是因为高血糖损害了心脏血管,导致动脉硬化。 就像水管被堵塞一样,心脏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高血糖对心脏的危害远不止于此。”
陈东文说, 长期高血糖就像一种慢性毒药,可以直接损伤心脏肌肉,即使血管通畅,心脏也可能功能减退。此外,高血糖还会影响控制心脏的神经,导致心律不齐,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心力衰竭的重要风险因素。不论是通过损害血管、直接毒害心肌,还是影响神经控制,高血糖都会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患有心力衰竭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是非心力衰竭糖尿病患者的3倍!这说明了严格控制血糖对于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性。
Previous Post
Next Post
Alpro Pharmacy Now Offers Free AIA Vitality Health Check to Support Early Disease Detection
April 21, 2025
Alpro Pharmacy Kini Menawarkan Pemeriksaan Kesihatan AIA Vitality Secara Percuma untuk Menyokong Pengesanan Awal Penyakit
Read More